红花醇销售电话
联系方式:

010-62494992

当前位置 :首页 >>行业新闻>> 详情浏览
简述汉代及魏晋南北朝的酿酒技术

一、东汉酿酒图


    在东汉的一些画像石和画像砖上、有多幅图是关于汉代的酒垆和酒作坊的,如四川新都出土的东汉酿酒画像砖,四川成都土桥东汉墓出土的酿酒画像石。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疱厨图中酿酒情形。把当时酿酒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。
    新汉王莽当权后,制订广详细的酿酒原料的配比,即一酿用粗米二斛,曲一斛,得成酒六斛六斗,出酒率220%,这个比例与现在很接近。但其酒曲用量很大(占原料的50%),这说明酒曲的糠化发酵力不高。

二、《齐民要术》中的酿酒技术

    汉化以后,酿酒技术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留传下来。 如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,其中有8例制曲法,40余例酿酒法。 所收录的实际上是汉代以来各地区(以北方为主)的酿酒法,是我同历史上第—部有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,其酿酒技术路线与前面所总结的汉代酿酒路线大致相同。但是更为可贵的是总结了许多酿酒技术的原理,这些原理在现代仍然起着指导意义。

1、用曲的方法
   用酒曲酿酒是我国的特色,曲是糖化发酵剂,在古代,将其看作发酵的引物。古人如何用曲值得研究。
    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: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,过滤后取曲计,投入米饭开始发酵,这称之为“浸曲法”;另一种是酒曲捣碎成细粉后,直接与米饭混合,这不妨称之为”曲末拌饭法”。浸曲法的优点是酒曲被粉碎店,浸泡在水中,酶制剂已溶入水中,酵母菌也可度过停滞期,并开始繁殖。这样投入米饭后,发酵可以尽快进行。 这种用曲法对于当时不常用酒母的北方来说是必要的;同时,古人浸曲也有讲究,会根据季节、水温确定浸曲时间。这表明当时人们认识到温度对酿酒的影响,符合微生物及酶学的有关原理。
在北魏时期,“曲末拌饭法“并不普遍,但后来却成为南方的主要用曲方法。

2、酸浆的使用

    酿酒酵母菌喜欢在较酸性的环境中生长。其生长最适合PH最好在4.2~5.0之间。有些微生物如细菌则在中性的PH环境下较易生长。在较低的PH环境下会受到抑制。米饭加水后,其PH往往不4.2~5.0的范围内。  为克服这一矛盾,古人除了选样酿酒时间多多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之外,还采用了既大胆又明智的“以酸治酸”的策略:酿浆法。本来酿酒所忌讳的就是酒变酸了,但是古人巧妙地利用先酸化后酿酒的策略,使酒醪中的酸件环境有利于益酵母菌生长。不利于腐败菌(细菌)的生长,反而可以抑制酒的酸败。应用酸浆是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发明。

3、固态及半固态发酵法

    我国黄酒酿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发酵醪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较高。与国外的葡萄酒发酵、啤酒发酵相比,这一特点就更加明显。啤酒也是采用谷物作原料,其糖化醪中麦芽与水之比为1:4.3左右,威士忌的糖化醪则为1:5左右。

相关新闻: